晓至湖上
晓至湖上。清代。厉鹗。 出郭晓色微,临水人意静。水上寒雾生,弥漫与天永。折苇动有声,遥山淡无影。稍见初日开,三两列舴艋。安得学野凫,泛泛逐清影。
[清代]:厉鹗
出郭晓色微,临水人意静。
水上寒雾生,弥漫与天永。
折苇动有声,遥山淡无影。
稍见初日开,三两列舴艋。
安得学野凫,泛泛逐清影。
出郭曉色微,臨水人意靜。
水上寒霧生,彌漫與天永。
折葦動有聲,遙山淡無影。
稍見初日開,三兩列舴艋。
安得學野凫,泛泛逐清影。
译文
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,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。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。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,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。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,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。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,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。
注释
①湖:杭州西湖。
②折:弯曲。
③景:影。
《晓至湖上》载于《清诗选》,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。
这首诗情感丰富。此诗用清凉的晨雾,清淡的远山,清澈的湖水,清灵的野凫,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。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,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。从“人意静”、“寒雾生”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;“临水”、“稍见初日开”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;而从“安得学野凫”、“逐清景”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。
“折苇动有声,遥山淡无影”是写景名句。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,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,以有声与无影对比,近写听觉,远写视觉,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;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,以折苇对遥山,近景与远景相结合,以动有声对淡无影,听觉与视觉相结合。节奏优美,形象丰满,层次分明,构建了开阔、淡雅、幽静、清新的意境。
唐代·厉鹗的简介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
...〔
► 厉鹗的诗(199篇) 〕
宋代:
王周
制之居首尾,俾之辨斜正。首动尾聿随,斜取正为定。
有如提吏笔,有如执时柄。有如秉师律,有如宣命令。
守彼方与直,得其刚且劲。既能济险难,何畏涉辽夐。
制之居首尾,俾之辨斜正。首動尾聿随,斜取正為定。
有如提吏筆,有如執時柄。有如秉師律,有如宣命令。
守彼方與直,得其剛且勁。既能濟險難,何畏涉遼夐。
明代:
于慎行
公无渡河,河水汤汤,连山嵯峨。电雨晦冥,龙伯来过。
吞舟锯齿,其族孔多。公无凫跃之技,出没涛波。又无宝璧与马,歆神之和。
公無渡河,河水湯湯,連山嵯峨。電雨晦冥,龍伯來過。
吞舟鋸齒,其族孔多。公無凫躍之技,出沒濤波。又無寶璧與馬,歆神之和。
明代:
黄省曾
四十时,履方砥节名誉扬。二府九列共翱翔,龙楼佳宴飞玉觞。
归来意气何洋洋,艳妻爱子牵锦裳。高堂朱户奈乐何,高堂朱户柰乐何。
四十時,履方砥節名譽揚。二府九列共翺翔,龍樓佳宴飛玉觞。
歸來意氣何洋洋,豔妻愛子牽錦裳。高堂朱戶奈樂何,高堂朱戶柰樂何。
近现代:
赵尊岳
盈盈花雾侵帘轴。筠蓝渐遣开金菽。夕照泛疏棂。雏蜂趱落英。
几回人倦倚。独对苍茫际。叫破一声声。长空归雁鸣。
盈盈花霧侵簾軸。筠藍漸遣開金菽。夕照泛疏棂。雛蜂趱落英。
幾回人倦倚。獨對蒼茫際。叫破一聲聲。長空歸雁鳴。
宋代:
黄庭坚
武昌参佐幕中画,我亦来追六月凉。
老子平生殊不浅,诸君少住对胡床。
武昌參佐幕中畫,我亦來追六月涼。
老子平生殊不淺,諸君少住對胡床。
明代:
郑潜
山从远浦尽,路向断桥过。破屋鸣春雨,寒潮送晚波。
故人耀华毂,小隐隔蓬窝。出处从吾好,前川寄一蓑。
山從遠浦盡,路向斷橋過。破屋鳴春雨,寒潮送晚波。
故人耀華毂,小隐隔蓬窩。出處從吾好,前川寄一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