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声
词语解释
和声[ hé shēng ]
⒈ 依据和弦的组成和相继进行谱成的音乐作品的结构。
英harmony;
引证解释
⒈ 和谐的乐音。
引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故和声入於耳,而藏於心。”
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明帝纪上》:“使丝竹与俎豆并存,羽旄与揖让俱用,正言与和声同发。”
宋 苏轼 《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》:“高秋爽气明宫殿, 元祐 和声入管絃。”
⒉ 调和声调;协和声调。
引《书·舜典》:“声依永,律和声。”
孔 传:“言当依声律以和乐。”
周秉钧 注引 俞樾 曰:“依其所咏以定五声,是谓声依永。又患其不和也,而以六律六吕和之,是谓律和声。”
《旧唐书·音乐志三》:“礼惟崇德,乐以和声。”
刘师培 《文说》:“和声依永,八音於焉克谐;六律五声,五言於焉出纳。”
⒊ 音乐术语。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。
⒋ 词、曲中的衬词。原为歌曲中常由他人应和的部分,如“贺贺贺”、“何何何”之类。
引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乐律一》:“诗之外,又有和声,则所谓曲也。古乐府皆有声有词,连属书之,如曰‘贺贺贺’、‘何何何’之类,皆和声也…… 唐 人乃以词填入曲中,不復用和声。”
况周颐 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唐 人朝成一诗,夕付管絃,往往声希节促,则加入和声。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,遂成为词。”
⒌ 随声附和。
引明 李贽 《圣教小引》:“余自幼……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,所谓矮子观场,随人説研,和声而已。”
和谐的乐音。 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夫耳内龢声,而口出美言,以为宪令,而布诸民,正之以度量,民以心力,从之不倦。”
韦昭 注:“耳闻龢声,则口有美言,此感於物也。”
国语辞典
和声[ hé shēng ]
⒈ 歌曲中一人或众人应和的部分。
⒉ 音乐上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声。
分字解释
※ "和声"的意思解释、和声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自己虽然置身于黑暗和寂静之中,然而,世界还是充满光亮和声响的,人们一定还是和以往一样出生,并且生活、欢笑和哭泣,继续不断重复着生命的旅程吧。我描绘着永远失去了的风景,静静地把自己交给了黑暗。
2.我的心分外地寂寞。然而我的心很平安:没有爱憎,没有哀乐,也没有颜色和声音。
3.当真正的和声明的目标之间有了差距,人就好象是本能似地转向长词和用滥了的习语,就象墨鱼喷墨一样。
4.当然,我作了相当的简化:在复音中,确实有不同声音的和声,节奏也没有完全忽略。
5.阿西莫响应和识别声音的能力已经被增强了,现在的它能分辨出嗓音和声响。
6.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“到这里来”的时候,只有学会在脸色、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格调的时候,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了。到了那个时候,我就不怕有谁不肯接近我,也不怕觉察不到我所需要觉察的东西。
7.夫内有悲痛之心,则激哀切之言。言比成诗,声比成音。杂而咏之,聚而听之。心动于和声,情感于苦言,嗟叹未绝,而泣涕流连矣。
8.中国传统音乐里,和声甚少,所以我对和声没有概念,又摸不清节奏的规律,数不清小节。这种戏音乐家即兴合作,不靠谱,没有统一的音乐语言,不傻才怪。龚琳娜
9.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,既忧伤又委婉。
10.培育爱情必须用和声细语。
相关词语
- qiǎo wú shēng xī悄无声息
- wú shēng yuè无声乐
- shēng yàn声焰
- shēng wén声闻
- shēng mén声门
- gē shēng歌声
-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众口同声
- hé hé和合
- dī shēng xià qì低声下气
-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声不响
- tiáo hé调和
-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动声色
- huì shēng huì yǐng绘声绘影
- gāo shēng高声
- zhī zhī shēng吱吱声
- shēng zhàng声障
- hǎo shēng hǎo qì好声好气
- huà shēng化声
- wú shēng huà无声画
- wū wū shēng呜呜声
- shēng yuān声寃
- yìng shēng应声
- jiāo shēng娇声
- nán shēng男声
- qīng shēng轻声
- shēng bō声波
- hǒu shēng吼声
- zòng shēng纵声
- hān shēng鼾声
- shī shēng失声
- hé měi和美
- shēng pín声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