捐躯报国的成语故事

拼音juān qū bào guó
基本解释捐躯:舍弃生命。牺牲自己的生命;来报效国家。
出处《元史 王戢传》:“臣以布衣受恩,誓捐躯报国,今既偾军,得死为幸!”
捐躯报国的典故
金章宗时期,元帅高琪推荐王戢任副统军,镇守涿鹿关,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南下,在涿鹿激战三天,终于抓住了王戢。王戢昂然说自己深受金主恩惠,发誓捐躯报国,为主殉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成吉思汗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放了他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捐躯报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从俗就简 | 宋 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,必旋检本,模仿笔画,从俗就简。 |
不可胜举 |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。” |
一轨同风 | 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 |
空空荡荡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 |
吸血鬼 | |
箪瓢屡空 | 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 |
自己人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 |
七搭八扯 | |
长命富贵 | 《旧唐书 姚崇传》:“经云:‘求长命得长命,求富贵得富贵。’” |
意气风发 |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 |